今天是:
站内搜索
组织建设   学习园地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首页 > 校园信息 > 学校文档
2019年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编辑日期:2020-02-17 16:11:00  阅读次数:次  [ 关 闭 ]


一、学校情况

1.学校概况

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广西壮文学校)是直属于自治区民宗委的区直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其前身是1956年创办的桂西壮文学校(1958年易名为广西壮文学校)。1974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在广西壮文学校校园内创办广西民族干部学校,1994年易名为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至此,两所学校同在一个校园办学,是自治区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自治区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自治区三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广西中等职业教育示范特色学校立项建设学校。

学校位于南宁市武鸣区灵水路1号,占地面积165亩。学校办学设施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在职教职工183人,在校学生2806人。学校面向全区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开设有民族音乐与舞蹈、学前教育(壮汉双语教育方向)、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汽车运用与维修、会计电算化、美术设计与制作、旅游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应用、建筑表现等多个专业。近年来,毕业生首次就业率达96%以上。

作为一所民族学校,学校坚持“彰显特色,锻造精品”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鲜明,民族特色浓郁。在特色专业、特色课程、特色文化、特色研究、特色活动等方面走出一条自己的特色之路。学校被授予“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学校”“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自治区卫生优秀学校”“区直机关文明单位”“首府花园式单位”“广西中职学习民族文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创作基地”等荣誉称号。

2.学生情况

2019年,学校有在校生2806人,招生人数:1006人,毕业生人数944人。学生结构:全日制2806人,非全日制0人。在校生巩固率99%,培训规模:1300人次。与上一年度相比:招生人数下降0.01%(教育厅下达我校2019年招生任务数是1000人),在校生人数增加3.4%,毕业生人数增加7.3%,全日制学生人数增加7.1%,非全日制学生人数下降100%,巩固率0%,培训人数增加8.33%。

3.教师队伍

学校始终坚持人才强校战略,高度重视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重视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构建了一支基本满足教学需要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目前全校在职在编教职工数为183人,专任教师152人,兼职教师3人,专科学历3人,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133人,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14人,专任教师高级职称40人,“双师型”教师20人,生师比18:1,兼职教师比例为1.64%,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为87.5%,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9.2%,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比例为26.3%,与上一年相比,校外兼职教师2人辞职,校内兼职教师13人辞职,专任教师5人辞职,基础课教师2人退休。

4.设施设备

学校教学设备总价值共1617.26万元。2019年初对2018年以前的资产进行折旧,计提折旧后,教学设备净值为997.72万元。本年度新增固定资产总值619.54万元。学校教学及实训设施设备值达到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生均设备值标准,新增的现代化教学仪器设备更为先进,符合中专学校的要求配置,满足了教师和学生教学需求。

二、学生发展

1.学生素质

学校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拓宽德育途径,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以“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为目标,以立德树人,就业有保障,升学有基础为宗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要求学生思想积极向上,有理想,有目标,有较高的责任感,积极参加学校及团组织活动。最终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敬业爱岗、诚信友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校内测试,学生文化课合格率98%、专业技能合格率97%、体质实际达标率为93%、毕业率83.17%。

2.在校体验

学校结合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建立学生社团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加强校园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学校各种安全管理措施,安装监控视频,全年没有重大伤害责任事故的发生。后勤服务改革加大,大部分宿舍安装了空调、供热水,实现智能化就餐。经问卷调查,学生对学校满意度较高。理论学习满意度93%、专业学习满意度94%、实习实训满意度93%、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95%、生活满意度96%、校园安全满意度96%、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92%等。

3.资助情况

我校中职资助工作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政策文件和要求认真组织实施,主要对享受国家免学费、国家助学金、自治区奖学金的学生实行申请、审核、审批、报送、发放等程序。由受助学生本人填写申请表,并附相关所需证明,资助工作人员审核到科室审核最后到校级审核并作公示,自治区资助办审核、认定、公示后及时造册发放相关资金,确保每一位符合条件的学生精准受助。

2019年国家累计拨付免学费资金604.69万元(其中,2019年春季学期拨付489.59万元,2019年秋季学期拨付115.1万元)。我校免学费人数5095人(其中,2019年春季学期人数2489人,2019年秋季学期人数2606人)。2019年全年使用金额560.45万元(其中,2019年春季学期使用金额273.79万元,2019年秋季学期使用金额286.66万元)。

2019年国家累计拨付助学金资金65.43万元(其中,2019年春季学期拨付54.46万元,2019年秋季学期拨付10.97万元)。我校享受助学金人数712人(其中,2019年春季学期人数329人,2019年秋季学期人数383人),合计发放金额64.65万元(其中,2019年春季学期32.90万元,2019年秋季学期31.75万元)。

4.就业质量

2019年,毕业学生数944人,就业学生数924人(含升学),就业率98%;直接就业人数440人,直接就业率47.6%;对口就业学生数380人,对口就业率为41.1%。在就业学生中,进入各级所有制企事业单位的学生人数为350人,占毕业学生比例为37%;升入高等教育人数为504人,占毕业学生比例为53.4%。初次就业起薪于1800—3000元之间;与上一年度相比:毕业学生数增加7.3%,就业学生数7.2%,就业率增加0% ,直接就业人数增加28.4%,直接就业率增加7.4%,对口就业学生数增加21.3% ,对口就业率增加 20%,升入高等教育下降10%。

5.职业发展

结合我校专业设置及学生特点,主要通过如下几方面对学生开展职业发展的教育。一是结合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推进,完善课程体系和修订课程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二是加强专业教育,引导学生正确选择专业。通过专业概况介绍让学生了解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就业领域和发展方向、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基础。三是加强职业理想教育。职业理想教育着重引导学生明确职业理想的内涵、职业理想对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以及如何根据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四是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自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帮助学生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制定方案、作出决策等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制定适应社会需求、符合自身职业潜能特点和发展需要的规划方案。经过学校二年的职业教育,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技能操作能力,许多学生在实习阶段就能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同时学校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文体活动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交流等综合素质,使大多数学生在岗位迁移过程中能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具备了较强的岗位可塑性,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在对口升学方面,部分学生考取了高职院校。

三、质量保障措施

1.专业动态调整

我校突出民族教育特色,以服务广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办学宗旨,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学生就读意愿,重点打造民族音乐与舞蹈、学前教育、美术设计与制作、计算机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会计电算化、汽车维护与营销、建筑表现等九个专业。完善由行业、企业、教育专家组成的专家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及专业设置方案,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广西民族地区人才市场的要求。

依据国家、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学校制订科学合理的《学校2018-2020专业发展规划》。根据广西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市场需求,对现有专业进行整合、拓展、提升,由原来的十二个专业调整为九个专业,力争办大办强民族音乐与舞蹈、学前教育、汽车维护与营销专业,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产业经济发展提供技能型人才支撑。

为贯彻落实《广西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实施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品牌专业建设计划的通知》(桂教职成〔2019〕61号)精神,学校向自治区教育厅申报了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作为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品牌专业50个进行立项,并通过专家审核获得立项。

探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持续调研的基础上,让专业建设紧贴行业企业,以深化校企合作为抓手,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习实训、教师队伍等进行改革调整,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1)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使培养目标的表述更加科学、明晰,体现学校办学定位。

(2)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规格,从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等方面进行阐述,充分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3)进一步优化课程模块设置,充分体现对专业培养规格的支撑,突出专业教育,加强职业能力教育。

(4)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增加见习、实习、技能培训等课程和教学环节。组织学生经常性地到合作的专业民族歌舞团、文化团体、企业进行见习实习活动。

(5)加强校企合作办学,请合作的行业专家、民间艺人、企业家到学校来举行讲座、授课,共同探索民族文化艺术传承人才培养模式。

(6)开办技能高考班,对接高等职业院校。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对口就读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对学生加大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夯实他们的文化基础,帮助学生提高升学就读高等职业院校的能力。

2.教育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上对实用型、技能、操作型技术人才的需求日趋增加,因此,国家正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满足社会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在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形势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实用型、技能型、操作型的中等职业技能型人才势在必行。转变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已成为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问题。为此,学校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拓宽学生知识面、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1)调整专业设置。为使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适应经济建设、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学校本着适应社会不同岗位群的需要,对现行的专业设置进行了改革。针对近年来对民族文化、民族艺术、民族工艺、旅游服务等行业人才的需求。在专业招生上有新调整,课程设置也进行相应的课程配套,使学生在中职教学教育阶段既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同时根据国家对更高层次人才的需要,鼓励有条件的同学继续就读“2+3”,在学生的课程设置上也做了相应的调整,文化课和专业课的教学目标也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调整。增加一些实践性比较强的选修课,如《蜡染》《织绣》以及民族语文特色课程《壮文》等,充分利用我校具有民族特色的教学资源。

(2)加强课程体系改革,拓宽学生知识面。我校对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压缩、合并、增设、调整”。

普通课调整在保证总体课时基础不变的原则上稳妥进行。如语文课在压缩课时的同时增开应用文写作课,学前教育专业增设壮文、蜡染课等。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进行灵活合并。如语文课、普通话课合并,礼仪课、化妆课合并等。

增开选修课,扩展专业口径。如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增设贝雕、角雕课,学前教育专业增设壮文、蜡染课等。

根据实际的人才需要进行适应的调整。调整理论课时和实践课程比例等。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和《广西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学校积极探索实施“1+X”证书制度,目前已经开始在部分专业试行普通话等级证、保育员证、电工证、汽车维修证等证书的培训考证。

(3)改革教学模式。原有的教学模式太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学生接触生产实践少,毕业后不能很快适应工作,针对这一情况,学校采取“见习+教学+实习”的方式,让学生集中、分散相结合参加生产实践,让学生掌握牢固的实践技能,获取一定的社会知识,更快地适应工作,开拓就业门路,又能提高学生对现实工作生产过程的感情认识,明确理论与实践的差异,将信息反馈回学校,为学校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改革与调整提供依据。如组织2018级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跟岗实习,学前教育专业从第一学期开始,每个学期都到武鸣区直属机关保育院进行见习,毕业学年进行实习,并由幼儿园专业老师进行指导。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师的素质密切相关。如何挖掘教师的潜力,激发进取心和责任心,调动教学积极性,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所在。为此,学校进行一系列的尝试:

注重教师培训工作,建立师资培训制度。鼓励和创造条件让教师尽可能多的机会参加各级培训,在时间和资金上给予保证和支持。鼓励教师积极撰写论文、进行课题研究等,对积极参与者给予一定的奖励。

大胆引聘教师,充实师资队伍力量。针对年轻老师,采取导师指导制度,让年轻老师快速成长。

完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评估要合理、合情,做到客观、公正。

(5)教材开发及选用。在国家和自治区统一指导下,选用规划内教材的同时,鼓励教师进行校本教材研究与开发,在不断实践中,研究出适合本校实际及急需的校本教材。

3.教师培养培训

学校不断推动教师团队建设且成效显著,发挥名师引领学科教学科研及对年轻教师的指导、示范、培养作用。李珍、兰洁、阳庆华等老师,分别是广西民族技艺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广西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广西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委员,发挥了行指委专家的作用。

培养了一批专业带头人在本地区行业中影响较大。学校定期举办教学基本功竞赛,展示教学工作过程管理、执行教学规范、坚持内涵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增强自我诊断自主发展能力,加强交流学习, 向全校师生展示教学成果,通过活动,强化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需求,为现代化建设提供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每周开展公开课教学,在活动中展示和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操作能力。

学校鼓励教师学历提升和下企业锻炼,鼓励教师提升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学校以专业建设为载体、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组建有企业能工巧匠和校内教师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联合教学团队,引进、转化企业的生产项目,将企业生产案例、工艺案例引入专业教学,提升专业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工程性。

校本培训与校外交流学习培训相结合。本学年,组织全体老师参加了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培训。根据教育厅组织的教师培训项目,我校安排2名教师参加新入职专业课教师能力提升培训,1名教师参加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素养培训,8名教师中职学校骨干教师混合教学培训,5名中职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团队,3名中职信息化建设管理培训,9名教师参加中职教育师德师风建设远程培训,30名教师参加班主任远程培训,50名教师参加教研能力远程培训。

学校组织教师到北海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河池职教中心,广西华侨学校、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广西物资学校,还到广东惠州市商贸旅游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广东省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校进行交流学习。

我校非常重视教师参加企业实践,以多种形式安排教师参加企业实践,2019年间我校专业专任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活动,年人均参加企业实践时间超过30天。

组织4位老师参加了由广西民族大学举办的壮文等级培训;组织3位老师到北京参加壮文翻译家培训等。

4.规范管理情况

学校教学管理规范。首先,抓好教学常规管理,确保教学稳定有序。完善了《教学教研管理制度》条款,在教师管理、教学工作、教师考评、实训室管理等方面负责落实到人,教务科组织人员不定期进行检查,公布检查结果,无重大教学事故。学校严格执行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三级教学检查制度,教务科组织教研组长,按照《自治区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的要求,对教师的备课、教学进度和考查考试等教学常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坚持巡课制度,实施学生评教制度,及时了解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情况。其次,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教科研活动有效开展。为引导广大教师将“新”“实”的课程改革理念运用到平时教学工作实际上,以教研组为单位,以提升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为追求,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目标,以不断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为出发点,认真制定教研组学期工作计划,定期组织开展教研组业务学习,认真做好教研组活动记录,坚持推门听课制度。组织安排学校教师开展教学公开课活动,举行了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活动。2019年立项的教改项目、课题开展研究工作12项,组织申报2019年教改项目3项,自治区级教改项目结题2项,组织申报并获得立项的教育厅民族教育研究课题1项,广西民族技艺教改项目3项。第三,修订完善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根据学校教学诊改的工作要求,对各项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建立了教学工作的三级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有教学工作管理实施细则、教学秩序与教学质量管理办法、教学计划和课程管理规定、课程评价实施方案等规章制度。对教学进行规范化管理,提高教学管理的效果。

    加强学生管理,促进校园平安和谐建设。学校根据教育部、自治区教育厅德育教育的相关精神要求,坚持立德树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以常规管理为抓手,充分发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学校”的积极作用,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效果显著;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和提升德育工作水平,建立一支有责任心、爱心、耐心、有担当和奉献的德育队伍;建立健全学生评价体系,抓好学生干部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加强团组织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做好国家资助奖学金等相关工作;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有新时代青年。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育人”思想,做好学校后勤保障工作。加强后勤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不断健全和完善后勤工作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强化各项服务的过程管理,全面做好学校教育教学的服务保障工作,让后勤工作成为学校发展坚强后盾。

(1)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坚持预算公开,收费公示制度。合理编制单位预算,严格预算执行,完整、准确编制单位决算,真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加强经济核算,实施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产,防止资产流失;加强对单位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确保财务管理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

(2)固定资产管理。制定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规范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固定资产,维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严格按规定做好固定资产采购、验收、维护、保管、登记、清查、盘点等各项管理工作,做到帐实、帐卡、帐帐三相符。

(3)物资采购管理。制定物资采购管理规定,做到公开透明,促进学校物资采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保证采购物资的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符合国家《政府采购法》《财政部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自治区本级政府采购管理实施办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学校采购管理制度》等的规定。

(4)公车管理制定公车管理制度,规范公务车辆管理,严肃公务用车纪律,学校公车管理符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

锚点(5)改善住宿条件,加强日常维修。学生宿舍全部安装空调,进行热水改造,大大改进了学生的住宿条件。制定日常维修管理制度,加快维修速度,提高效率,确保学校各种设备设施能正常安全运行。召开班级生活委员座谈会,听取采纳学生的合理化建议或意见。

(6)食堂、商店管理。制定食堂安全管理制度、食堂卫生管理制度、食品冷藏管理制度、学校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应急预案、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紧急汇报制度、食堂餐厅卫生管理制度、食堂卫生检查制度、食堂工作人员患病调离管理制度、食堂工作人员培训制度、食堂采购制度、食品库管理制度、食品添加剂使用与管理制度、粗加工管理制度、废弃物清洁管理制度、锅炉房管理制度、餐具消毒保洁制度、二次更衣制度、烹调加工管理制度、面食制作管理制度、配餐管理制度、食品留样管理制度、校园商店管理制度、商店员工规章制度,规范食堂、商店的经营活动,确保食品安全、卫生,学校食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批武鸣城区“自治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单位”称号。

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加大人防物防技防投入,基本实现校园高清视频监控全覆盖。重视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确保校园平安稳定。学校高度重视校园安全保卫工作,保持对校园安全工作的高度敏感性,学校各部门的通力合作,群防群治,人人积极参与,今年配合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学校开展了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加大人防技防投入,切实将安全保卫工作落到实处。一年来我校无各类刑事和恶性案件发生,无重大火灾和治安事故发生,无车辆及其它物品被盗。校园秩序井然,良好校风、学风、教风蔚然成风,为我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了一个优越的学习生活环境,为学校创建广西民族教育及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示范性学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校加强科研管理,积极探索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引导老师们进一步加强学习和研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紧紧围绕学校民族特色办学宗旨,注重课题研究与教学方法改革,教育科研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一是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学改革。积极组织教师进行教改项目或课题研究。目前我校获得自治区级立项研究的课题和教改项目有17项:校长黄祖兴主持的《民族地区中职学校特色专业民族文化传承实践研究—以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为例》、兰洁老师主持的《<中职学校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策略研究>—以壮族传统歌舞文化为例》、潘勇老师主持的《体育与舞蹈的交汇,力与美的结合:壮族民间舞蹈引入体育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以壮族<打榔舞>为例》、潘列英老师主持的《基于壮族文化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以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为例》、苏景玲老师主持的《壮民族工艺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李娜老师主持的《中职学校女生足球兴趣教学探究》、蒙记清科长主持的《中职生第二课堂职业认知研究与实践》、副校长欧志武主持的《新时代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为例》、农振风老师主持的《民族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壮语文>课程建设》等等。广西民族技艺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潘列英老师主持的项目《壮族地区职业教育壮族文化传承研究与实践——以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为例》、兰洁老师主持的项目《广西壮族民族民间技艺的传承策略——以龙州“壮族天琴弹唱”为例》、李珍老师主持的《角雕民族技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李娜老师主持的《民族传统体育教材——独轮车》等等。二是以竞赛活动促进学习交流。每学期要求每位老师上一节公开课,举行优质课、课堂教学技能竞赛,促进老师们相互学习、共同探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三是加强课堂督导,领导、教研人员深入课堂听课,检查、督促、研究教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加大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一是加强学习培训,一年来学校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和党支委先后参加了自治区党委统战部、自治区民宗组织的脱产专题培训。黄祖兴校长参加自治区领航工程名校长培训,欧志武副校长参加广西中职校校长上海培训班培训。二是启动“管理提升年”活动。学校将2019年定为“管理提升年”,通过制定方案、全体动员、科室对照检查并制定整改措施等形式,以“管理提升”为抓手,直面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加大学校及各科室的管理力度,开展了中期总结反馈工作,管理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三是加强学校管理队伍的培训,积极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参加短期或长期培训,提高业务和管理水平。四是继续在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干部推行“五个一”活动,出台了《学校辅导员管理办法》,使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在深入教学一线、研究发现问题、联系师生员工方面有了更大的作为,更好地发挥了领导干部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努力提升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建成、开通了主干500兆的校园宽带网络。网络覆盖学校所有办公室、实验室、教师管理用房和教室。建立了学校校园广播系统、校园监控系统、门禁系统、网络办公FTP系统、校务管理系统等,正在建设校园“一卡通”系统,基本实现了学校的网络管理、资源共享、网络办公和无纸化办公。开通了学校教职工工作QQ群和微信群。每位教师都配备了办公电脑, 每个教学班级均配有白板多媒体教学设备。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师备课、课堂教学、评价反馈、教学反思等教学过程各环节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基本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常态化。

5.德育工作情况

德育课程实施情况:我校的德育课程实施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探索形式新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注重现代教育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不断增强德育课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成立以学校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德育教育及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学校的德育工作计划、对学校德育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研讨,并督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把生硬的德育管理制度渗透到课堂教学和德育活动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如:德育专题研讨会、阶段性德育总结会、主题班会、优质课比赛、邀请广西未成年犯管教所对外宣传科来校进行“法制教育”、进行国旗下一系列的德育教育讲话,请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实施劳动实践周制度,每个班级全体学生进行一周的劳动实践,负责校园清洁卫生、纪律文明、师生服务等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中华传统劳动美德。

校园文化建设:以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为载体,营造积极、开放、和谐的校园氛围,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自强创新的品德。春季学期主要活动有:“壮族三月三”校园民族文化活动、山歌擂台赛、千人舞龙、民族体育竟技、全校师生多耶舞、班际篮球赛、教育系统校际足球赛等。秋季学期主要活动有:田径运动会、新生杯篮球赛、校园文化艺术节、文明宿舍评比、宿舍文化建设评比、教室文化建设评比、“建国70周年”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达到活动育人之目的,陶冶学生情操,建全学生的人格,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社团建设情况:我校学生社团通过组织开展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格调高雅的社团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扩大社团的覆盖面和学生的参与率。把学生社团建设成为培养兴趣、展示才艺、收获成功的阵地,使之成为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到目前为止,我校社团组织发展逐渐壮大,具体社团组织有:武术社团、动漫社团、吉他社团、志愿者社团、舞蹈社团、篮球社团、足球社团、街舞社团、文学社团、轮滑社团、心理社团、古风社团、象棋社团、英语社团等共28个社团。社团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活动,极大丰富了同学们的课后学习生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心理社团在心理健康月协助举办心理漫画和心理板报比赛,掀起了“关注心理健康,沟通你我心灵”的健康浪潮;街舞社、吉他社多次在校园晚会、运动会开幕等校园文艺活动上演出展示,陶冶了学生道德情操,提高了社员的肢体表达能力,为我校增加靓丽的节目表演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文学社自创刊物《扬帆文学》为我校学生提供了充沛的精神食量,既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又提升人文涵养;志愿者社团秉承“奉献 友爱 互助 进步”的宗旨,在教师节为教师提供免费洗车服务,感念师恩,传承雷锋精神。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陶冶了学生情操,健全了学生人格,全面提升了学生素质。

学生自主管理情况:学生会是我校不可缺少的部门,在学校共产党组织和团委的指导、帮助下,学生会能够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在校园内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服务,努力为同学服务。主要表现在:

(1)学习部协助教务科开展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征文比赛、朗诵比赛,同学们参加热情高涨,大大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风建设,为在校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2)体育部成功组织承办了一二年级的篮球联赛,增强了学生对学校生活的热爱,增强了班级之间的交流。同时还协助学校举办游园活动、民族体育活动、足球赛等,为民族体育活动展示积极奉献,得到了领导和老师的认可。

(3)宣传部组织了“建国70周年” 黑板报比赛,激起学生们的爱国热情。

(4)文艺部为了迎接新生的到来,配合组织举行了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生专场文艺汇演。

(5)纪检部、生活劳动部充分发挥督查作用,强化了教室、宿舍的纪律检查、文化建设和卫生检查。纪检部对每次校园活动进行考核和维护现场秩序;每天定时对班级进行两操检查、学生到教室情况检查、教室和宿舍卫生检查等。做到按时计算分数,作出分析,对同学的行为规范进行评估监督,每周总结记录,对无故缺席人员依情节处理。这为校内维持纪律、建设和谐校园提供了保障,促进了文明校园的建设。

(6)巡查校园安全秩序。成立学校护校队,组织各班治安委员分组不定期进行校园安全秩序巡逻检查,维护良好的学习生活秩序。

6.党建情况

 (1)强化理论武装,提高政治站位,维护中央权威。

  学校领导班子始终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定政治立场。学校党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从思想根源上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积极参与扶贫工作,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确保党建引领取得实效。

  (2)加强思想建设,把握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权

一是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按照民宗委(桂组发〔2019〕15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学校党委对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主题教育总要求,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认真从“理论学习、思想政治、干事创业、为民服务、清正廉洁”五个方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对照”、“四个找一找”深入查摆问题、剖析根源,并严格落实整改。

    二是依托学习载体,推进理论学习。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党建在线”学习教育平台,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央及自治区重大决策部署为主线,结合学校实际,扎实推进理论学习。

三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党委组织全体教师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体现到教学之中,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党政办、团委配合学校党委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国旗下思政课、手抄报、主题班会、团课、黑板报等各种形式,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

(3)加强组织建设,打造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

2019年5月,在民宗委机关党委的指导下完成了学校党委的换届工作。校党委指导各支部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指导工会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指导学校团委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

(4)严格执行纪律规矩方面:学校党委配合学校中心工作,以开展教职工工作作风提升年及管理提升年为抓手,始终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新时代作风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强化监督检查,对党员干部中出现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反“四风”及作风建设中的不良苗头性问题及时教育提醒,抓早抓小,关口前移,防病于未然、治病于初起。坚决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及上级主管部门决议决定,带头坚持请示报告制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及时请示报告,临机处置突发情况事后及时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按规定按程序向党组织请示报告。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四风”问题及腐败采取零容忍态度,严肃查处,做到失责必问、问责必严。学校纪委协助校党委,完善修订,明确各科室签订,明确各科室在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及意识形态工作中的责任范围,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同时进一步健全反腐倡廉制度,堵住腐败滋生漏洞,并形成长效机制,全校教职工都签订廉洁从教承诺书。

(5)激发基层党组织生活活力方面: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关于严格规范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指导意见》,严格落实党支部组织生活各项制度,严格党内组织生活。

一是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支部党员大会每个季度至少召开1次,支部委员会议一般每月召开1次,党课每个季度安排1次。学校制定政治学习制度,每逢单周周二第八节为各支部、科室政治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由党委根据要求统一布置。每年以支部为单位开展一次党日活动。二是落实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以支部为单位进行,每年年底开展1次党员民主评议。三是落实谈话谈心制度。校领导、党委委员要经常与党员谈心谈话,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做到“六个必谈”。

四是认真落实好“四个本子”。

  1. 加强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创设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环境方面:学校党委坚持把学习和教育放在首位,通过各种渠道教育、宣传和引领全校教职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守组织纪律和宣传纪律,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始终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把准政治方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对单位QQ群、微信群等网络平台舆情阵地进行引导管理,加大对学校信息发布的审核、监管力度,严密防范网上不良意识形态渗透。

四、校企合作

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在“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区域为宗旨”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坚持校企共建共赢合作机制,不断拓展合作领域,不断挖掘合作潜力,通过创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落实校企合作,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全面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形成学校企业、学生、社会的多赢局面。
  (1)订单化培养
   我校2019年毕业班人数共944人,通过订单班毕业的毕业生数占当年毕业生总教的三分之一,订单培养数、合作企业接受顶岗实习学生人数、合作企业接收毕业生就业人数比上一年均有所增加。
   (2)引企入校。2019年我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项目,目前,我校把广西高速公路供应链有限公司、广州东莞华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惠州卓瑞科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奋达教育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宝职教育有限公司(深圳连硕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南宁市教之成教育有限公司、广西南宁万翠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东莞市奥卫教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引入校园,进行深度校企合作办学,促进我校新型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2.学生实习情况

学校在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遵循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规律,积极探索在教育教学的不同阶段,采取校内课程实习、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形式相结合的多层次的实习体系。

(1)校内课程实习是结合专业课教学,针对核心职业技能,所进行的在校内实训场地开展的实践活动,该实习在专业教学计划中明确规定,与专业技能课教学交替进行。每个学期,每个专业都要开展至少两周的校内实习。2019年在11个专业,25门核心技能课程开展了课程实习。

(2)认识实习是学校组织学生到实习单位参观、观摩和体验,形成对实习单位和相关岗位的初步认识的活动。学校主要安排一年级的学生,在专业教师的组织下,到本行业技术水平雄厚、管理规范、企业生产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为期一周的企业认知见习。2019年,学校共安排5个专业开展了企业认知实习(学前教育、旅游、建筑表现、汽修、电子)。

(3)跟岗实习是指不具有独立操作能力、不能完全适应实习岗位要求的学生,由学校组织到实习单位的相应岗位,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部分参与实际辅助工作的活动。我校的跟岗实习,主要安排二年级的学生,为期三个月,主要采取工学交替的形式进行。2019年,学校共安排7个专业开展了企业跟岗实习(学前教育、会计(高管)、旅游、汽修、电子、建筑表现、计算机)。

(4)顶岗实习是指初步具备实践岗位独立工作能力的学生,到相应实习岗位,相对独立参与实际工作的活动。学校主要安排三年级的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为期一年。2019年,学校安排2017级毕业班进行项岗实习。

学校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把上述四种实习形式,有机地结合到人才培养的不同阶段,通过校内课程实习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企业认知实习使学生对职业及其岗位有了初步认识,增强了专业学习的兴趣,通过跟岗实习,学生与职业工作有了初步的接触,加深了对职业及其岗位的理解,通过顶岗实习锻炼了学生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
    3.集团化办学情况

到目前为止,我校未参与集团化办学。
    五、社会贡献

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多元化办学、科学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亲情化服务”的办学思路,注重学校的品质、内涵、特色、创新发展,秉持客户思维理念,突出创新驱动,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努力把学校做精做强、办出特色。毕业生就业用人单位满意度高。为我区高校输送了大批的高技能人才。

学校与当地相关行业、企业积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为当地企业培训和输送了大批技能型人才,成为各类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自治区民宗委、武鸣区委区政府对学校取得的办学成绩多次表示肯定。

2.社会服务

培训服务:

(1)1月和7月,全区壮汉双语教师(培训+学历班)培训班在我校开班,培训人数72人次。

(2)培训民族音乐与舞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58名,组织他们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

(3)3月为武鸣区提供社会服务,承接三月三千人竹杠舞代表队培训共1300人,民族技艺传承学员培训共70人。

(4)充分利用“壮族三月三”校园民族文化活动与职业教育活动周,指导各专业对外开展技术服务,如民族音乐与舞蹈举行大型民族文化演出;学前教育专业制作绣球、蜡染产品对外销售;电子、汽车专业为师生与家长维修了各种各样的产品,获得各界好评。

文化传承。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方式主要是课堂教学以及开展相关活动。2019年,学校在民族文化传承弘扬方面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组织部分师生参加了全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驻停30秒表演和综合舞蹈类比赛的各个项目,取得了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的成绩。民运会的突出表现得到了自治区人民政府的贺电嘉奖。

(2)组织参加了2019第五届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很好地展示了我校民族音乐与舞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成果。

(3)成功举办了2019年“壮族三月三”校园民族文化活动,学校数千名各族师生与社会各界嘉宾群众欢聚一堂,自治区民宗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梁柳宁到校与学校师生及各族群众一道欢度壮族三月三。

(4)举办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竞赛活动。活动内容有:抢花炮比赛、花样跳竹杆比赛、舞龙比赛、集体跳长绳比赛、抛绣球比赛等。全校所有班级学生组队参赛。

(5)应邀参加武鸣区各类文化表演活动,其中在武鸣城区“迎国庆”系列文艺活动,荣获武鸣城区合唱比赛一等奖。

3.对口支援

开展对口扶贫,积极发挥学校作用,根据我校主管部门自治区民宗委的要求,继续组织学校领导干部及教职工到宁明爱店镇堪爱村开展结对帮扶、脱贫验收及有关的慰问工作,派学校艺术团赴宁明县堪爱村扶贫点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学校克服路程远、工作难度大等困难,完成了全部贫困户的脱贫工作,积极为精准扶贫贡献我们的力量。

进行教育扶贫,就读本校的贫困户子女,享受国家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品学兼优的二、三年级学生还可享受自治区奖学金。学校设置勤工助学岗位,安排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勤工俭学,确保每一位同学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学校还对贫困生群体积极开展心理扶贫工作,对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咨询等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贫困,克服自卑心理,做生活的强者,成为真正的有益于社会的人。同时,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立志成才,回报社会。

六、举办者履责

1.经费保障

近年来,学校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积极贯彻落实职业教育,逐年进行学校实训设备设施标准达标建设,加大人才培养经费,办好民族特色中专,确保各项教学工作顺应时代发展。

学校办学经费落实到位,生均拨款达到规定数目,专项经费实行专款专用。2018年部门决算数据显示,2018年决算总收入数5,681.51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数4,803.27万元; 2018年决算总支出5,001.13万元。2018年各项经费收入见表1;2018年各项支出见表2;2019年部门预算收入批复情况见表3;2019年部门预算支出批复情况见表4:

表1        2018年决算收入情况表           单位:万元


收入项目

2018年

占总收入比例


总收入

5,681.51



其中:中央专项投入

4,803.27

84.54%


    其中:中央专项投入

600.00



财政专户收入

495.35

8.72%


上级补助收入

0.00

0.00%


其他收入

357.89

6.30%


经营收入

25.00

0.44%



表2:       2018年决算支出情况表           单位:万元

工资福利支出

商品和服务支出

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

其他资本性支出

总支出

3,364.29

734.25

684.83

217.76

5,001.13










表3   2019年部门预算批复数收入情况表      单位:万元


收入项目

2019年

占总收入比例


总收入

4,361.00



一般公共财政拨款

3,649.92

83.69%


    其中:中央专项投入

0.00



财政专户收入

519.08

11.91%


上级补助收入

0.00

0.00%


其他收入

192.00

4.40%


经营收入

0.00

0.00%



表4:   2019年部门预算支出预算表        单位:万元

工资福利支出

商品和服务支出

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

其他资本性支出

总支出

3,084.32

694.78

316.24

217.87.00

4,361.00










    说明:在2019年预算执行年度中期追加了“2019年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中央资金”600万元。由于2019年部门决算编报还在进行中,因此2019年整体支出情况待决算完成后进行调整。

2.政策措施

学校在自治区民宗委和教育厅的指导下,落实办学自治权,强化党委领导学校发展方向,实行校长负责制,定期召开党委会议、校长办公会议,审议表决学校重大工作,保证党务、政务公开透明。学校实行严格的干部管理制度,建立部门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学校健全师生信访投诉制度,校纪委督查室确保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

提升办学水平方面:一是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9)》精神,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印发〈广西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桂教职成﹝2016﹞23号)要求,学校开展了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促进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二是以中职教学诊断与改进为契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突出专业特色,加快专业建设,提升中专教育教学质量。本年度全面推动中专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顺利通过广西2014—2015年度示范特色专业(学前教育、社会文化艺术)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验收评估,完成了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项目的验收评估工作,并结合学校实际申报了广西2019—2020年度示范特色专业(计算机、美术设计与制作)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带动专业建设。三是以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达标建设项目为契机,努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七、特色创新案例

特色办学是我校一直坚持的办学理念,创新教学是我校广大教师教学工作一贯的指导思想。近年来,我校在坚持特色办学过程中,在现有的十多个专业中着重就民族音乐与舞蹈、民族体育、民族服饰设计与制作(含民族工艺)等专业进行了大胆地创新,涉及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与方法、学生考核评价机制、课程教学内容等方面,现已初见成效。

    案例一、民族文化传承实践工作成效显著

 1.学校领导、各个职能部门大力支持民族文化传承教学活动,突出壮族元素,从宣传动员到营造环境氛围,都做得有条不紊,有声有色,学习壮族民族歌舞、民族体育、民族传统手工技艺成了师生们积极自觉的行动,活动能育人,润物细无声,同学们在活动中学习了技能,同时得到了心灵的熏陶,精神的愉悦和境界的升华。

  2.让民族传统文化进课堂。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壮族歌舞、壮族民族手工技艺,壮族民间体育课程,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实践相结合,并且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全校范围内开设313民族特色课程(即要求每位学生至少会唱3首民歌、会跳一支民族舞蹈、掌握3项民族体育运动项目操练)。

3.壮汉双语师资培训工作。加强壮汉双语师资队伍建设,组织壮语文教师到中国民族文学杂志社、鲁迅文学院以及广西民族大学进修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传承壮族民族文化的能力。 我校还承办全区壮汉双语学前在职教师业务提高、学历提高的培训。

4.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课题研究,推动民族文化传承活动开展。例如黄祖兴校长主持的《民族地区中职学校特色专业民族文化传承实践研究—以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为例》、兰洁老师主持的《<中职学校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策略研究>—以壮族传统歌舞文化为例》及《广西壮族民族民间技艺的传承策略——以龙州“壮族天琴弹唱”为例》、潘勇老师主持 的《体育与舞蹈的交汇,力与美的结合:壮族民间舞蹈引入体育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以壮族<打榔舞>为例》、潘列英老师主持的《基于壮族文化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以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为例》及《壮族地区职业教育壮族文化传承研究与实践——以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为例》、苏景玲老师主持的《壮民族工艺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李珍老师主持的《角雕民族技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等等。

5.参加国内外民族文化活动,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2019年4月5日,组织学生参加武鸣“壮族三月三”歌圩活动。2019年9月8——16日,全国第11届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在河南郑州举行,我校学生参加各类表演达到110人次。主要是开幕式驻停30秒表演、综合舞蹈类表演《庆丰年》、板鞋竞技类表演《快乐板鞋龙》、毽球技巧类表演《毽子传情》等等,取得了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的成绩。2019年10月25日,我校师生参加2019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

案例二、举办“壮族三月三”校园民族文化活动。

 2019年4月2——6日,学校举办“壮族三月三”校园民族文化活动,主要内容有:一是举办《民歌进校园——新形势下广西山歌的传承与发展》讲座。二是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民族文化活动:民族集体多耶舞、舞龙表演、广西民族精品歌舞表演、山歌对歌表演、壮族会鼓表演、民族工艺美术作品展、民族体育活动(板鞋舞、滚铁环、抛绣球、打陀螺、踩高跷、竹杠舞、抢花炮)等。三是举办历年“壮族三月三”校园民族文化活动掠影展、壮语文化宣传展等。活动邀请了自治区民宗委领导、兄弟学校师生代表、学生家长等1000多名来宾参加,部分兄弟学校师生还带来了精彩的节目。精彩的民族文化交流展示,展示了学校在传承民族文化、发展民族教育、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等方面的努力和成果,让师生和来宾充分感受到了优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了师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感,对弘扬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着力推进民族文化创新,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营造充满活力的民族文化发展环境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八、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锚点锚点1.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育教学设备有待更新。科技日新月异,仪器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在加快,职业学校的教学要和行业、企业很好的衔接,就必须不断的对教学仪器、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满足学校培养技能人才的需要。目前我校的汽修与电子专业的设施仪器已严重落后,有些已经无法正常使用。计算机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会计电算化等专业还没有配强配齐专业实训室。教学仪器、设备进行更新换代,资金需求额度很大,需要上级部门安排专项补助经费给予大力支持。

二是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学校教师队伍还存在着数量、质量、结构、能力水平等方面的不足,特别是对教师职称提升、“双师型”教师培养指导工作开展不充分,这其中有学校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师个人发展规划方面的原因。目前我校“双师型”教师来源比较单一,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偏低。

三是校企合作有待加深。校企合作程度是影响中职学校办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直接关系着学校是否能够培养更高层次、高质量的人才,近年来实质上的校企合作进度不够大,以安排学生顶岗实习、跟岗见习为主,校企双方互动、新型学徒制培养、“1+X”证书培养制度有待加强。

锚点锚点2.改进措施

一是学校继续争取中央、地方政府的各种扶持资金,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快设施设备建设进度,为提高育人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2020年将通过外出交流学习、聘请专家指导,督促教师准备材料等多方面着手,努力打造高职称、双师型教师队伍。进一步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考核激励机制和相关配套制度。通过校企协作,搭建平台,不断提升教师水平,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理论水平与优秀业务实践能力的教师,从而达到整个教学质量的不断发展。

三是以学校发展为核心利益,以“校企合作”和“校校合作”为双翼,不断地提高推进科学发展、破解突出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引进企业参与学校的办学,为此,学校一方面会多方联络,扩大影响,努力打通更多渠道,推动校企共赢、合作、发展;另一方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努力满足企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并结合实际制定相关政策,寻找校企合作的切入点,打通难点痛点,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